当前位置:不稀罕>历史军事>天下第一县> 第32章 拨钱赈灾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32章 拨钱赈灾(1 / 2)

第三十二章 次日,朝堂。 朝钟一响,百官列位。 皇帝高坐在龙椅上,俯视着众人。 楚天赐左手边是贴身太监郭白,右手边则是被安置于此坐着的楚文照。 自从太子昨夜与他说的那番道理和想法后,楚天赐便决定让太子在一旁听政。 楚天赐漱了口茶,一旁的郭白连忙用盆接着。 “平身。” 众大臣们纷纷起身。 按照惯例,百官们有事说事,无事便退朝。 可今日的大殿里却是异样的安静,无人做声。 楚天赐也意识到今日不同寻常,索性也不开口,静静的等着百官们发难。 杨士奇扫了一眼众人,见众人没有开口的意思,无奈的叹了口气,上前一步,开口说道:“陛下何时往北疆西洲赈灾?” “如今国库空虚,只有二十万两银子,距离那空缺的五十万银两还差三十万。”楚天赐叹了口气,一脸为难的说道。 “诸位卿家可有妙策?” 闻言,众人默不作声。 那商贾联合起来做拨高物价之事早已传遍了整个京城,若是以往,国库那二十万两银子足以赈灾北疆西洲的百姓。 可如今...恐怕连塞牙缝都填不上。 没有物资,有再多的银子也没用。 百姓们要吃饭,房屋要木柴,点灯要煤油,各种大大小小的物资,全都被商贾们掌握在手中。 也不知为何这些商贾们如此团结! 王文性子较急,等楚天赐说完,便立即上前,说道:“臣提议,天灾人祸,救人要紧。” “朝廷有多少银两就拨多少银两,余下的再慢慢想办法。” 话音刚落,大殿外突然传来一阵匆促的脚步声。 一名信差跪拜在地,双手托着一份信,大声说道:“陛下,北疆西洲传来急报。” “念!”楚天赐眉头一紧。 “因朝廷迟迟没有向北疆西洲赈灾,民间已经滋生出一股反叛势力。” “北疆西洲驻守使已经派人打探,这股势力乃是昭国余孽所聚,名为天昭教,打着反楚复昭的名号。” “天昭教已聚拢数千灾民,在西洲各部行动,造谣生事,扇风点火,驻守西洲的军队为维护秩序已然人手不足,特向朝廷申请增派人马,整肃天昭教。” 此言一出,群臣议论纷纷。 “没想到这北疆西洲的雪灾还未解决,昭国的余孽便跳出来了。” “这也是因为朝廷迟迟没有拨粮赈灾,灾民生怨的结果,如此下去,后果可想而知....” “北疆西洲本就是昭国的土地,如若让天昭教在此横行,恐怕昭国要死灰复燃啊!” “按我说就应该出动军队,迅速将天昭教扼杀于摇篮之中。” “.........” “肃静!”楚天赐面带怒意,猛地一拍龙椅。 群臣顿时安静了下来。 “昭国余孽已经沦落为邪教,诸位卿家反应未免太过激动。”楚天赐顿了顿,又接着说道:“北疆西洲一定要赈灾,可如今国库无银,诸位卿家若是有多余的银两,不妨募捐赈灾。” “也算是为朝廷,为北疆西洲受苦受灾的百姓们伸以援助。” 闻言,群臣纷纷陷入了沉默,目光躲闪。 捐钱?没钱! 有钱募捐赈灾不如多买几瓶啤酒。 楚天赐见状,脸上浮现一抹失望之色。 “诸位卿家口口声声说心系百姓,却连一点银两也不舍得。” 闻言,群臣顿时一副吃了苍蝇的脸色。 陛下怎么和往常不一样,这是和谁学的?! 杨士奇眼看无人站出来,无奈的摇摇头。 他是内阁首辅,这个头,他得带! 杨士奇上前一步,说道:“陛下,臣愿捐五千两银子。” 有了杨士奇的带头,几位阁老也纷纷站出来。 “臣愿捐三千两银子。”张居义上前一步。 “臣愿捐一千两银子。”王文紧随其后。 “........” 有了几位阁老带头,群臣就算心有不愿,也得捐些银两。 只不过群臣们捐得有多有少,位高权重的大臣则是捐的多一些,位轻的大臣则是捐的少一些,从上千到几十两,落差极大。 经过缜密的统计,最后这接近上百名大臣才捐出三万一千两银子。 看见小太监统计后的数字,楚天赐的脸色逐渐难看起来。 这么多大臣不过才凑到了三万两银子,而自己卖个啤酒都能在两三天凑到上万两银子。 楚天赐扫了一眼群臣,淡淡的说道。 “没想到诸位卿家竟然如此清廉,这么多人只能堪堪凑出三万两银子。” 闻言,群臣们面面相觑,各自都怀揣着自己的小心思。 “陛下,当务之急是要赈灾,能发多少就发多少吧!”王文开口说道。 “是啊陛下,救人要紧。” 楚天赐冷笑一声,随即开口说道:“项左将军,即可派兵一万人,火速赶往北疆西洲。” “另带诸位卿家募捐的三万两银子帮助西洲府赈灾。” “臣领旨。” 闻言,群臣脸色难看极了。 陛下这是空手套白狼? 只用他们募捐的钱来赈灾? 再者,这区区三万两银子能做何事?! “陛下,这三万两银子实在是太少了。” “恳请陛下能发多少便发多少,不要苦了西洲的百姓!” “.......” 群臣面露焦急之色,议论纷纷。 楚天赐冷笑一声,淡淡的说道:“大楚的物价何时能恢复正常?” “如若物价越来越高,国库里的银子能够救多少难民?!” “如若别处有了灾祸那要如何?难道还是要让商贾们扼住朝廷的咽喉?说到底还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!” “诸位爱卿与其在此争吵,不如想想如何解决商贾们抬高物价之事!” 见楚天赐态度坚决,群臣们也不敢再违命,只不过各自都有自己的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